請針對該書內容回覆,如果已經讀過,請寫下推薦或不推薦,如能加上意見會更棒;如果未讀過,則請根據書籍內容概覽方向,寫下自己是否感興趣。
| | 阿甘老師的美國大冒險、天下、阿甘
想分享這本書的動機,是看到書中作者分享在美國教書的一些甘苦談,覺得和目前的教育現況很相似,但台灣的孩子對老師不禮貎的態度,還沒有美國語那麼令人挫折,或恐怖。相信看到這一個部分的老師們,會開心的發現教書不再那麼苦悶,因為同為老師,在美國比在台灣苦命多了。
在語文教學的部分,作者提到美國老師在教學時,會運用各種閱讀技巧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,例如如何分析一篇故事中的角色性格,如何將故事背景和現今社會或現實世界連結與比較,如何根據線索預測故事結果,如何將故事中的畫面和情境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等等,有時甚至要學生化身成故事中的角色,寫篇日記或獨白。
以上的活動絶對是經由全班討論或小組合作來完成,而不是讓學生獨立作業,寫制式答案或回家問家長。這些技巧不僅幫助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更容易進入狀況,也讓所有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,進而培養讀書的興趣。
書中提到了美國的評量方式,是以交project(報告)來評量,而不是以紙筆測驗的方式。各科要交的報告不盡相同,例如生物老師可能要學生用任何自己可以想到的材料完成一個DNA模型;理化老師則要學生以牛頓定律造出一輛不用電力就能發動的車子,然後全班舉行比賽,看誰的車子跑最遠。
學生的讀書報告都很有創意,例如有個女生讀完一本小說後,為書裡的小鎮設計了一份報紙,報紙上的新聞是小說的情節整理,社論是該生對這本書的感想,而故事中曾出現的餐廳和商店等場景都在報紙上打廣告,報紙上的氣象預測正是小鎮的天氣。
另一個女生則是用營養穀片(Cereal)的盒子做讀書報告,盒子上的製造原料是小說中的人物,營養成分成了她對此書的喜愛之處。
不過在書的最後,作者提到美國的公立學校教育目前正在進行教育改革,他們的教改方向和我們正好相反,我們在積極的美國化,創意化,多元評量,而美國則積極的朝向標準化評量,紙筆化測驗。 | |
|
|
|
|